首页

黑丝踢裆

时间:2025-05-25 03:41:00 作者:习语丨“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” 浏览量:26720

  中新网福建晋江11月10日电 (吴冠标)沉迷于神话传说与神仙形象的创作,北京青年艺术家文那将她创造的“野生神仙”留在了世界各地。近期,她历经4年精心打磨的“藏海厝”在福建泉州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启幕,为人们讲述一个“闽南神话”。

  “这是一个关于海上丝绸之路,关于移民,关于海洋的故事。”文那介绍道。

 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的文那,曾在中国、荷兰、意大利、毛里求斯、法国等多地画了10多年壁画,擅长融合当地信仰与风俗,创造出全新的神仙模样。4年前,机缘巧合下,文那与梧林传统村落结缘,开启了新的创作之旅。

  走进藏海厝,壁画和闽南木雕造像交相辉映,“照海”“织海”“夺气”“串珠”等“自创神仙”排列有序,各司其职,展现着海洋、生产、贸易、信仰和移民等泉州元素。

 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、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重要起点城市,分布在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900多万,大部分居住在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和地区;同时,泉州民间信仰氛围浓厚,素有“半城烟火半城仙”的美誉。而这些都成了文那的创作灵感。

文那在位于福建晋江的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。 吴冠标 摄

  在晋江,文那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想象,也用心和脚步去感受着“海丝”文化和闽南侨乡文化的魅力。

  “闽南人与神仙是亲近的,他们时常会去宫庙里‘唠家常’。闽南人是包容、有魄力的,他们看着我一个北方姑娘来到这里绘制自己的神仙,给我提供许多灵感和帮助,支持着我不断向前。4年下来,这里仿佛成了我另一个家。”文那说。

  织海创世,照海擎镜,阿嬷串珠……文那为藏海厝里的21位神仙精心编织了21个故事,主神“照海”左右手各持一镜,既象征着海洋的风云莫测,又像妈祖一样保佑着海上船只平安航行。

10月27日,青年艺术家文那正在向参观者讲述“藏海厝”的故事。 吴冠标 摄

  在文那眼中,神仙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一种看法。“在古代,人们将自然现象理解为神迹,现代人则会用更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。但古人鲜少用神仙去解释生活习惯、人与人的关系等等,我却希望用这种更浪漫的方式去诠释这些文化。”

  以“传姓”和“夺气”为例,“传姓”象征着闽南人将自己的姓氏传播到五湖四海,留下一块块“衍派”“传芳”的门楣,让后人铭记;“夺气”则讲述了闽南渔民与大海搏斗,“夺取”海洋的财富以求生存的故事,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。

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的藏海厝里,壁画和闽南木雕造像交相辉映,各位“自创神仙”排列有序。图为“花兽”。 吴冠标 摄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藏海厝照海殿的背后,一尊小小的“藏海”身上包罗了厝里所有神仙形象,它是整个藏海厝的题眼,象征着闽南的华侨文化、移民文化:“曾有许多闽南人背井离乡,或许终其一生都回不了故土,也不会去表述自己的乡愁,但他们内心深处始终藏着最闪耀的、关于故乡的记忆。”

  “离家远航的每一个人,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大海,它沸腾在祖先的故土上,起伏在童年的记忆里,翻涌在血液中,沁刻在皮肤上。”文那告诉笔者,这就是藏海厝所表达的真正主题。

  “累累花兽,乘海而归。”藏海厝里的最后一位神仙“花兽”,踏着海浪,带着曾经远行的游人回到他们心心念念却“不敢望归”的故乡。藏海厝的故事在此刻暂时落下帷幕,而文那的手和笔,还未停止。未来,藏海厝将继续成长,衍生出更多理念和愿望,成为唤醒游子故乡记忆的温柔灯塔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“当前海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,海东发展更加渴望得到各类人才的帮助支持。”张琰表示,“真诚期望有情怀、有才华、有梦想的学子,选择海东、投身海东、建设海东,在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各得其所、大展宏图。”

央行重磅政策落地!房地产金融“新五条”、稳定A股新工具都来了

来自粤港两地的350余位教育工作者、专家、学者参加本次论坛,围绕“洞见·创变·赋能”主题,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融合实践与方向、未来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、港澳子弟学校与香港DSE课程内地办学、粤港教师能力培养与协调发展、香港DSE考试命题趋势与教学策略等热门话题。

世界看两会丨海外媒体现场直击中国两会

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,一直是中越经济文化交流前沿。1897年,河口县开埠通商,1910年,滇越铁路建成通车,沿线商贾如云,各类“舶来品”随之进入,咖啡是其中之一。

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,立案910起

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自2004年于台北首演至今已有20年。白先勇的新书《牡丹花开二十年──青春版<牡丹亭>与昆曲复兴》将于3月下旬面世,该书分六辑,全景式还原20年演出始末。

隋青履新辽宁省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

尽管人们对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强对应的思维惯性依旧存在,但事实上,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,考什么干什么的时代早已过去。当今时代,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而出,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颠覆着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想象。在未来的竞争中,大学几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,但高阶的认知能力、学习迁移能力、通融见识、宽广视野等可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